没收益还花钱?5分钟看懂医疗废物管理「信息化」的价值
长期以来,医废管理一直被作为“安全锁”而存在,从医废“出生”到进入“火葬场”,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,已将其中的产生、收集、暂存、交接、处置等流程都进行了规范化。
这种规范化让医废收集处置在管理层面上了一道安全锁,拴住的是随意丢弃和利用医废的不道德,圈住的是医废危害的传染空间和传播范围。
但就像法律和公序良俗一样,规范是文明人的规范,那些锁不住的灰色地带,需要依靠监管来预防问题发生。
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正是如此,从“安全锁”到“智能锁”的升级迭代,带来的是“安全+监管”的一箭双击。
信息化
医院建设的新要求
相比生活消费场景的高度信息化、数据化,医疗行业因其特有的复杂性、专业性和严谨性,截至目前,整体信息化水平仍处于基础发展阶段。
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指出,需要完善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支撑体系,全国医院信息化应用发展进入新阶段,信息化成为医疗机构不得不推进的重要项目。
医疗废物管理问题被放大,首当其冲的原因是2019年3·15曝光的医疗废物黑色产业链事件,而问题被推向关注顶峰的,要数同年末开始并持续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,其导致医疗废物产量剧增,管理和处置已成为现实难题。
医废管理信息化因此种种,不得不被提上政策高度和解决日程。
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《关于开展全国医疗机构废弃物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医疗废物信息化推进时间表,并将医疗废物信息化纳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。
至此,医废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医疗机构发展的新要求和考核标准。
信息化
防丢失的“监视器”
在国际上被视为“顶级危险”和“致命杀手”的医废,危害性是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,其早已被《巴尔赛公约》列入控制危险废物转移条款清单中。
我国也将其列入《国际危险废物名录》,2003年更是颁布了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,规范医疗机构废弃物管理。
国家花费了长达近20年的时间,教育、规范医疗机构实行医废管理,成效不可磨灭,但因医废处理不当带来的问题依旧存在。
尽管从总体来说,有问题的医疗机构是少数,但对于生命而言,一支不洁的注射器、一个带有感染源的口杯......再小的医废泄漏带来的危害,就能毁掉一条生命。
那些原本用来救死扶伤的器具,一旦成为生命的杀手,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。因此,对于医废的管理,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。
医废管理信息化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优势,就是防止医废丢失、撒漏,并支持进行医废溯源。
信息化是医废收集处置全链路监控的基础工程,是在现有的医废管理基础上加装的数据“监视器”。
它是防止医废泄漏的“盔甲”,也是刺向企图二次利用医废不法分子的“铁剑”,它让医废管理更坚不可摧,更让医疗机构规避因医废丢失带来的严厉经济责罚。
信息化
遵循规范的“放大器”
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作为指南,明晰地告诉医疗机构应该做什么,怎么做。
但是,各类医疗机构盘根错节坐落在中国大地上,城镇市因经济、生活、布局等各种条件差异,面临的现实条件截然不同,医疗机构落实《条例》的规范程度也高低不一。
安洁感控®经过在深圳实地调研发现,很多医疗机构对医废管理重视程度并不够,对信息化升级也大多持观望的态度。
同时可以看到,医疗机构在医废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,如交接过程中医废重量核实记录不全、收集转运过程中医废体积比人大两三倍,严重超载、医废收集车与医患共乘电梯等......
这种不规范的现象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依旧明显,更遑论小城镇。
种种迹象表明,医疗机构在医废管理的规范性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
如果将医废管理类比成食品加工,那信息化管理和现有管理就是工业级别和手工作坊的区别。
信息化将医废管理流程标准化,每一步流程都有合规的操作手续,就像工业上每一道食品加工步骤都有精准的食材配比,如果没有合规操作,就无法进入下一步流程;或操作失误则会出现警报提醒。
∷∷∷∷∷∷∷∷∷∷∷
安洁感控®全新升级的
医废信息化管理方案
满足「 智能 安全 合规 高效 」的需求
信息化升级迭代